門診資訊
近年來台灣民眾的健康意識抬頭,加上台灣人口逐漸高齡化,因此接受健康檢查的意願逐年提高。健康檢查的項目也因醫療科技的發達,逐年推陳出新,甚至到了令人眼花撩亂的地步。但琳瑯滿目的健檢項目,都真的很有用、很需要嗎?如果是在沒有任何預算壓力的情況之下,健康檢查的項目當然可以簡單說成是越多越好、越詳細越好,但同時也可能增加判讀上的困擾。不過現實中多數民眾的預算是有限的,所以如何選擇一個有效率、高品質且符合預算的篩檢工具就變得非常重要。特別是政府的健康政策,在面臨經費預算的壓力及民眾需求的兩難下,想要擬定一個符合大眾利益的公共衛生政策,往往就必須錙銖必較了。其實依據預防醫學研究的建議,一個好的篩檢工具,應該至少具備以下的幾個條件:一、該疾病的盛行率、發生率要高,篩檢才會有成本效益。二、篩檢工具應該盡量是無侵入性的檢查,且費用不高,最好還能大規模在社區進行篩檢。三、該疾病對健康有重大影響,且早期發現,治療的效益比晚期發現要有顯著差別。四、檢查項目的敏感性、特異性、預測率要越高越好。
癌症數十年來一直是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一名,在盛行率、發生率要高且對健康有重大影響這些條件來說,絕對值得拿來進行篩檢。
因此,國民健康署在進一步根據國內流行病學的資料,及參考國際預防醫學的指引,在民國99年起選擇了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及大腸癌等四癌,開啟了國人高危險群的癌症篩檢計畫。多年來篩檢的成效也有目共睹。近年來由於肺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且死亡率也長年高居所有癌症之首,因此從去年開始,增加了肺癌篩檢,成為第五癌篩檢。在篩檢工具的選擇上,雖然胸部X光檢查費用不高,又非侵入性,且可以進行大規模篩檢,但實證醫學研究證實其對肺癌篩檢的效益不高;因此,就必須尋找更有效率的工具來進行肺癌篩檢。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雖然價格較貴、技術門檻較高,且容易發生偽陽性,但在比較各種肺癌篩檢工具之後,LDCT仍是目前在實證醫學上,被認為最適合用來做肺癌篩檢的工具,除了可以早期發現肺癌之外,更可以透過早期發現疾病,因而降低重度吸菸者20%的肺癌死亡率。
然而大規模的篩檢往往就代表著大筆的花費,如何讓錢花在刀口上,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近年來流行的大數據及精準醫療正好提供了這個問題的一個解決方法。除了提高篩檢工具的準確性之外,也透過流行病學的資料,找出高危險的目標族群進行篩檢,藉以提高疾病發現的機率及準確性。所以從過去的四癌篩檢到現在的五癌篩檢,我們可以發現國民健康署從來就不是在做全民普篩,而是針對不同癌別,設定不同的目標族群,去針對這些高危險群的民眾進行檢查。目前開始增加的肺癌篩檢就是只針對「重度吸菸者」及「有肺癌家族史」的兩大高危險群提供LDCT的檢查。
柳營奇美醫院在去年(112年),共完成316位民眾的肺癌篩檢,其中有183位(58%)為具有肺癌家族史的個案。經LDCT檢查後,有24位(7.6%)為須進一步確診之陽性個案,最後共發現有6位(1.9%)為確定肺癌病人。由此可見LDCT在高危險族群中的確能發揮肺癌篩檢的效益。目前根據國民健康署提供的資料,95%透過LDCT篩檢出來的肺部結節,都可能是良性,也凸顯出LDCT仍存在著偽陽性高的問題,因此民眾如果接受篩檢後有發現結節,也不需要太過焦慮,只要安心遵循醫囑好好進行追蹤確診即可。當然也要提醒大家,LDCT絕非萬能,仍有少數肺癌無法篩檢出來,所以有任何臨床症狀或疑問,還是建議至門診諮詢就醫。對於非重度吸菸者或沒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依目前的規範,雖然不符合免費篩檢的資格,但如果有經常性暴露在二手菸、空氣品質不良區域,或有任何經常性肺部不適症狀,都可以至門診諮詢,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進行LDCT檢查。
最後提醒大家,LDCT僅能早期發現肺癌,絕對無法降低肺癌的發生率,疾病的發生與否,仍需從健康生活及健康飲食做起。除了正常且規律的生活、運動習慣及均衡營養攝取之外,避免二手菸(甚至三手菸),減少於空氣品質不良環境活動,戒除菸、檳等有害物質,才是真正能降低罹患癌症的不二法門。最後僅提供國民健康署的顧肺四招:戒菸益健康、自我需防護、篩檢慎思量、警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