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餘-巡迴醫療

柳營奇美醫院 │3A 莊涵淳小組長

  參加社區醫療部的巡迴醫療已經一年多了,當初聽到學姊說大內區巡迴醫療還要新設一個站,在徵護理人員,聽到的當下毫不考慮很爽快的答應說:「好,我要去!」。學姊與同事們都很疑惑?下班怎麼不好好的休息,還要去醫療服務呢?

  說真的,當下很爽快的答應,是因為這並不是第一次參與這類活動,在幾年前巡迴醫療開始舉辦時,就參加過第一屆,當時是被指派的,所以只想盡快結束這任務,因此任務結束,就沒有繼續參加了,且因為那時剛成立,醫療支援很短缺,一次出門只有一位醫師與一位護理人員,兩人要包辦所有的任務,從掛號、量血壓、跟診到發藥與收費,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當初是怎麼辦到的呢?也因為只有兩位醫療人員,每次出門時間都剛剛好,沒有多餘的時間,當時有個任務就是〝家訪〞,一直無法達成,深感遺憾,所以才會想再參與這活動,而且與之前相比較,醫療支援充足多了,有了藥師與志工的參與,工作似乎比較順暢,不用再追著時間趕。

  從醫院跳脫到社區,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醫療環境,但不變的都是服務病人,只是社區的病人大多都是狀況比較穩定,久而久之跟這些病人都變得熟悉了,他們一來報到大概就知道他們的狀況與習慣,相對的當這位病人消失不見,就會詢問當地的志工,某某阿公、阿嬤最近的近況,而它也不像在院內支援很充足,當遇到困難時隨時都有支援可以馬上求助,所以在社區是將自己所學的充份靈活運用,並需要多份關心,及學會如何自己找尋資源。如某天一位阿公抽完血,就坐在原地休息,遲遲沒離開,因在社區病人們彼此都很熟悉,都會把醫療站當聯絡感情的聚集地,一直到快中午時才會個自解散回家煮飯,所以阿公在原地未離開並不疑有他,只是當天前一秒我還看他坐在那,一回頭忙就聽到「砰」一聲,是阿公倒地了,整個叫不醒,當下全部的人都嚇了很大一跳,而當下醫師評估後與醫生兩人就地實施了心外按摩,還好很快的救護車就來解救了,因為當下醫療支援有限,似乎能做的也有限,不過慶幸的是一個月後阿公再度出現在醫療站了,看他平安的出現,大伙兒被嚇到的心也終於平復了,從那之後,待太久的病人或太安靜的病人,自然而然會多看他們幾眼,多上前關心一下,很擔心下一秒又會有什麼意外出現。

每週社區的聚集地

  因為這次是自己志願參與的,所以心境上自然就會不一樣,不覺得它是一份工作,不會把來就診的當做病人看待,而是像彼此交流,去跟他們聊聊天,關心他們的近況,並從中學習醫療的在地化。

社區大姐介紹我們認識台南的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