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 王苡禎護理師
口腔衛生是衡量一個國家生活水準高低的參考指標之一。
良好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應該從小開始,因此推廣口腔衛生教育是衛生署與牙醫界共同努力的目標。現今國人越來越重視身心健康的維護,而牙齒及口腔衛生更是不容忽視的一環。要擁有健康的牙齒,一定要從小做起。
刷牙是"人"每天清潔自己的基本工作,但對於精障者卻是一項大挑戰。一個因緣際會,在96年12月透過口腔專科護理筱蓉老師的觀念澄清、長期照護者之口腔照護理念的重要性,於是開始成立急性病房口腔專案小組,開始重視及注意精神科病人的口腔清潔問題。
起初,專案成員對口腔照護的重要性一知半解,先觀察單位病人的口腔現況,發現單位病人牙齒泛黃、口臭、常牙痛去看牙醫的比例不低,再經由文獻的收集至收案,慢慢的專案成員有了新的啟發,原來精神科病人除重視沐浴、衣著整潔外,更應該著手於口腔保健的衛生教育。推行中,除了資料的收集、問題的確立、以及執行過程包括:相關規範評估工具及用物的準備,另與牙醫主任、口腔衛生研究所專家討論後,97年3月邀請口腔衛生研究所專家於病房會議中授課,且定期舉辦牙菌斑與口腔清潔的在職教育,之後將所學運用推廣於急性病房,有了成功的經驗及信心,在97年10月又成立專案小組推廣至日間病房,正所謂一回生,二回熟,在執行上相對就較得心應手了。
97年9月口腔專案小組與單位臨床組合作發展及建立精神科新的品管指標項目-口腔清潔及99年4月將日間病房列入精神科品管指標項目-口腔清潔的監測, 99年5月以「日間病房口腔牙菌斑改善案」主題通過台灣護理學會專案報告審查,同時於學術研討會發表推展成果,包含98年4月參與品管發表會、98年7月參與臺灣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99年7月派員完成身心障礙者口腔照護指導員培訓,並由兩位受訓學員將所學帶回單位推廣至今。
因此,於99年12月18日(禮拜六),很高興也很榮幸有機會於永康奇美醫院舉辦精神科衛生護理-『口腔照護』研習會,目的是希望能提升精神科護理人員口腔照護的認知及技能,以利於臨床工作推動能更完善,並且能增加專業之照護品質。
與有榮焉,第一堂課邀請到牙科部廖國安主治醫師替聽眾介紹精障者口腔照護與牙科醫療整合模式。過程中,簡單又生動並透過圖片、文獻…等等的簡介,前半段課堂中,使大家能夠很清楚了解,不論是刷牙的重要性、貝式刷牙法、用物的準備以及有關、相關口腔問題的迷失解惑、觀念的釐清,後半段主要是分享身心障礙患者,相較一般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教其刷牙的過程需要許多醫學和心理上的技巧,因每個人的病況不同,透過專業輔助可幫助學習,除可運用人體常識來固定身體之外,有些病況較輕者甚至可施以同儕壓力讓自己習慣刷牙。自然而然在養成習慣後,明顯的成效是病情改善,定期潔牙後感冒、口臭、牙齒方面的疾病都減少了。
![]() |
![]() |
| 廖國安主治醫師主講~精障者口腔照護與 牙科醫療整合模式 |
當牙科部廖國安主治醫師與~口腔照護 護理師「以牙談牙」對話 |
緊接下來第二堂課邀請到口腔專科陳筱蓉護理師介紹發展精障臨床口腔衛生之照顧,開場白就語重心長的向聽眾宣導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最基本功牙齒及口腔衛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正所謂-病從口出就是這麼來的,很快的就將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帶到核心。過程中利用幾張投影片、文獻的表現,合併多年來工作經驗累積的分享,明瞭的介紹有關及相關口腔疾病的照護重點及認知,課後結束前還不忘提倡人員-大家一起加油…,為台灣口腔照護注入新領域…。
![]() |
![]() |
| 口腔照護陳筱蓉護理師~介紹發展精障 臨床口腔衛生之照顧 |
牙科部廖國安主治醫師與~ 肯定口腔照護護理師課程內容 |
![]() |
![]() |
![]() |
與會人員熱列與陳筱蓉護理師~ 討論口腔照顧相關經驗 |
接下來的1小時(第三堂課)由精神科病房陳欣懇護理師為大家經驗分享精神科口腔照護,雖然是短短1小時的時間分享,但從中可聽出執行過程中涵蓋著辛酸血淚、從失敗中不斷成長、努力不懈的精神,才能有今天的舞台。
單位經三年來推行口腔照護,明顯的收到了成效,也為病人於口腔衛生保健上帶來正面的實質效益,推廣下最重要的涵義是:希望有朝一日,口腔專業技能、口腔照護及保健能落實於全台整個大大小小的機構。
![]() |
![]() |
| 精神科陳欣懇護理師~為大家經驗分享 精神科口腔照護經驗 |
與會者~專心聆聽~精神科口腔照護經驗 ,希望滿載而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