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科
衛教單張編號:57340001 | |
血液透析病人居家照護手冊
By 腎臟科 | March, 2021
壹、新病人須知
一、本室洗腎時間及須知
- 本室三班洗腎時間:
早班:07:20~08:00
中班:12:10~13:00
晚班:17:10~18:00
打針順序以抽號碼排序號注射,但需等機器消毒完成才可注射喔! - 腎友前來洗腎時請攜帶健保IC卡,並放置於床頭上方之健保IC卡放置盒。
- 若無慢性腎衰竭重大傷病證明者每月首次透析請繳交健保部分給付費用【依據當日開藥狀況增減,約360~500元左右】。
- 腎友至洗腎室時,請抽取號碼牌,本室依照護區域號碼牌序號執行洗腎。
- 您的聯絡電話有異動時請告知本室護佐協助修改之。
- 外院洗腎診所對您電話或家庭訪問非本院所為,若已造成您的困擾,請您告訴我們。
二、本院聯絡電話
- 本院總機:(06)281-2811,請轉洗腎室分機:55050~2
第五醫療大樓二樓 - 預請假或調班者請事先告知技術員或護理師。
- 腎友若遇天災(颱風、水災、地震)、急事無法如期來洗腎請通知本室。
- 申請「血液透析轉診單」,請於一週前告知護理師。
三、新病人注意事項
- 請腎友勿協助拆封各項醫療用品或啟動洗腎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 為保持本室環境清潔,防止蟑螂、蒼蠅滋生,請將進食後之物品清理乾淨,並配合本院之垃圾分類。
- 為維護本室之安寧,請說話音量,電視聲音調整適當。
- 腎友或陪伴家屬(含看護),有發燒或感冒症狀(如咳嗽、流鼻水等),一定要戴口罩,洗腎室門口備有口罩及乾洗手液,敬請使用。
- 腎友之訪客,如有發燒或感冒症狀建議您暫時勿探病或陪病。
- 請勿將水杯置於洗腎機,以免打翻造成機器故障。
- 為維護環境的安寧,請腎友於洗腎時,避免攜帶幼兒至洗腎單位。
- 每月抽血日期公告於2樓護理站。 為了使抽血報告更準確,請禁食6~8小時喔!
四、重大傷病卡申請
腎友經醫師認定可辦理慢性腎衰竭重大傷病卡,持有重大傷病卡可免「健保部分負擔」之看診費用,辦理流程如下:
五、殘障手冊申請
腎友經醫師認定可辦理殘障手冊,可享有節稅及殘障福利,辦理流程如下︰
六、農勞保殘障給付申請
病人本身如為農、勞、漁保身分,可向勞保局申請「殘障給付」,辦理手續如下:
七、本院免費停車之辦理
- 本院免費停車之辦理:
- 汽車:洗腎當日依據停車收費鈕至護理站兌換汽車停車證一張( 限當次使用)。
- 機車:洗腎滿3個月後至護理站登記腎友專用機車停車卡,待總務室核發後通知領取。
- 注意:
- 機車停車卡遺失需自備500元親至總務室辦理補發。
- 每位腎友限申請一張機車停車卡,且汽車與機車擇一申請;腎友如未在本院洗腎,請將機車停車卡繳回。
- 汽車免費停車限當次門診洗腎時方可使用( 住院期間不得使用)。
八、汽車牌照稅減免之申請
提供良好服務品質是我們的目標,讓我們共同守護病人的健康及照護安全。感謝您!!
貳、血液透析病人照護
一、水分的控制
水分控制的重要性
洗腎病人排尿的功能減少,水份會累積在體內,需靠洗腎來移除過多水份。當水份或體重增加太多,會有末梢水腫、咳嗽、呼吸喘等症狀,在透析治療中易發生血壓下降、抽筋、噁心、嘔吐等不適,甚至會引發嚴重併發症如:高血壓、肺水腫、心臟擴大或呼吸衰竭、心臟衰竭,長期可能會威脅生命。
水分控制的方法
- 當尿量減少時需限制水份的攝取,水份建議攝入量為前一天尿量加上500~700C.C.(含食物中之水份),建議先量好一天中可以喝的液體量,避免水份攝取過多。
- 每天固定時間測量體重,以利水份控制。
- 少食水份多的食物,例如:粥、湯麵、果汁、任何湯類。
- 不要吃太鹹的東西,否則易口乾會想喝水。
- 可口含冰塊或在飲水中加檸檬汁,可減低口渴感,但勿將冰塊當水來吃。
- 保持心情愉快,睡眠充足可減少口渴。
- 喝酒過量,抽菸都會造成口渴。
- 糖尿病病人控制好血糖(根據糖尿病學會制定標準飯前80~130mg/dl,飯後2小時80~160mg/dl)。
二、高血鉀之飲食須知
鉀離子控制的重要性
血中鉀離子濃度過高,會引起心律不整,甚至有心跳停止的危險性,所以腎臟功能不好的病人,需注意勿攝取過多的鉀離子。
減少鉀攝食的方法
- 蔬菜中的鉀易溶於水,故可先將蔬菜水煮5分鐘,撈起瀝乾後再油拌或油炒,即可減少鉀的含量。
- 勿吃生菜、生魚片、生機飲食。
- 不要食用菜湯、肉湯、速食湯品、肉汁、果汁、 蔬果汁、精力湯、雞精、中草藥、運動飲料、咖啡、乾燥水果、濃茶等。
- 市售低鈉鹽、美味鹽及薄鹽醬油、無鹽醬油等都含有高量鉀離子,請勿食用。
- 高鉀水果少吃:香瓜、香蕉、 瑠璉、龍眼、木瓜、蕃茄、釋迦。
- 禁食楊桃及楊桃製品,如:楊桃汁、楊桃乾等,因為楊桃含有神經毒素,腎臟功能不好的人無法代謝,會引起抽搐甚至昏迷。
水果蔬菜含鉀量表
分類 | 水果類 | 蔬菜類(100克) |
---|---|---|
<100毫克/份 | 柑橘(150克=1個)、山竹(84克=5個) | 絲瓜、蒲瓜、葫蘆瓜、海帶、洋菜、木耳、黃豆芽、胡瓜 |
100~200毫克/份 | 小玉西瓜(195克=約1碗)、葡萄柚(190克=3/4個)、蓮霧(170克=3/4個)、鳳梨(130克=1/10片)、海梨(155克=1個)、愛文芒果(150克=1.5片)、水梨(150克=3/4個)、柳丁(130克=1個)、蘋果(125克=1小個)、加州李(110克=1個)、葡萄(105克=13個)、金煌(105克=1片)、西洋梨(105克=1個)、荔枝(100克=9個)、櫻桃(80克=9個)、榴槤(35克=一口)、柿餅(33克=3/4個)、黑棗(25克=9粒)、紅棗(25克=10粒)、葡萄乾(20克=33粒) | 白蘿蔔、茭白筍、洋蔥、韮黃、甘藍、高麗菜、芥菜、冬瓜、玉米筍、苦瓜、綠豆芽、包心白菜、山東白菜、甜椒 |
200~300毫克/份 | 西瓜(250克=1片)、白柚(165克=2片)、芭樂(155克=1小個)、棗子(130克=2個)、龍眼(90克=13個)、釋迦(60克=小半個)、酪梨2(30克=1/6個)、龍眼乾(22克)、水蜜桃(145克=1小個)、香蕉(70克=大1/2根=小1根)、木瓜(120克=1/3個)、玫瑰桃(120克=1個) | 胡蘿蔔、小白菜、芥藍、紅鳳菜、皇宮菜、龍鬚菜、花椰菜、青江菜、金針、蕃茄、香菇、黃秋葵、萵苣葉、茄子、蘆筍 |
>300毫克/份 | 桃子(220克=1個)、哈蜜瓜(195克=1/4個)、聖女番茄(175克=23個)、美濃瓜(165克=2/3個)、香瓜(165克=2/3個)、草莓(160克=小16粒)、奇異果(115克=1.5個) | 竹筍、苜蓿芽、韮菜、地瓜葉、芹菜、空心菜、茼蒿、莧菜、菠菜、青花菜、草菇、牛蒡、川七、荸齊、芋莖、白鳳菜、金針菇、柳松菇、洋菇、猴頭菇 |
*酪梨雖為水果,但因油脂含量高,依其成分於食物代換表中歸為油脂類。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改成2015版。
三、高血磷之飲食須知
磷離子控制的重要性
鈣和磷是體內維持骨骼健康及神經功能的重要離子,但腎臟功能不佳的病人,因為腎臟無法適當移除過多的磷,使鈣、磷失去平衡,所以需控制飲食中磷的攝取量,以免造成皮膚搔癢、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骨質流失、骨折、腎骨病變、組織鈣化、心血管鈣化等併發症。
減少攝取含磷食物
- 避免食用含磷量高且無營養價值的食物(如:火鍋料、奶精粉等)。
- 所有含蛋白質或營養的食物都含有磷,需靠磷結合劑與食物一起服用,將磷結合於糞便中排出。
- 若要喝牛奶時,則需選擇低磷低鉀洗腎專用奶粉或使用磷結合劑( 鈣片、胃乳片) 磨碎後與牛奶同時服用。
水磷含量高的食物表
避免食用 | |
---|---|
奶類 | 鮮奶、奶粉、優酪乳、優格、起士、巿售營養品(請洽詢營養師) |
蔬菜類 | 草菇、金針菇、香菇等菇類 |
全穀類 | 糙米、五穀米(粉)、胚芽米、小麥芽、燕麥片、麥片、全麥土司、全麥饅頭、雜糧饅頭、蓮子、薏仁等 |
乾豆類 | 紅豆、綠豆、黑豆、蠶豆、黃豆、黃豆粉 |
肉類加工品 | 各式肉乾、肉絲、肉鬆(酥)、魷魚絲等 |
內臟類 | 動物的腦、肝、腎、腸、心、胗等 |
油脂類 | 花生(醬)、芝麻(醬、粉)、腰果、核桃、瓜子、開心果等 |
其他食品 | 蛋黃、毛豆、可可、巧克力、酵母粉、汽水、可樂、健素糖、冰淇淋、養樂多、卵磷脂、魚卵等 |
正確服用降磷藥物
- 降磷藥物作用方式:請盡量磨粉或自行咬碎與食物一起服用,在胃腸道中與磷結合,然後由糞便排泄出去,因而減少磷的吸收。
- 降磷藥物服用方法:將鈣片或胃乳片剝碎或磨成粉,每吃1、2口食物配上1小塊一起咬碎吃下或撒在食物上,如此磷結合劑與食物才能均勻混合,達到最大效果,使用量應依醫師指示服用,記得吃點心時也要搭配降磷藥物。
- 降磷藥物種類:
種類 | 傳統的磷結合劑 | 新型磷結合劑 | ||
---|---|---|---|---|
藥物名稱 | 碳酸鈣(鈣片) | 氫氧化鋁(鋁片) | 醋酸鈣 | 不含鈣或鋁,可有效降低血磷,減少血管鈣化,避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健保不給付,需自費購買。 |
特色 | 最常使用之磷結合劑 | 降磷效果明顯,但會使體內鋁蓄積。 | 不需咬碎或磨粉,整顆藥物於餐食中服用,味道不佳,易產生噁心嘔吐現象。 | |
副作用 | 高血鈣、便秘、腸胃不適、組織及血管鈣化。 | 可能導致認知障礙、骨軟化症及貧血、便秘。 | 高血鈣、便秘、腸胃不適、組織及血管鈣化。 |
四、高蛋白之飲食須知
- 減少肥肉及富含膽固醇食物,多吃瘦肉食物,較好吸收的蛋白質食物,例如:牛肉、豬肉、魚類、蛋白及各種肉類等。
- 高蛋白食物表
高蛋白食物表 | |
---|---|
魚貝類 | 魚、蟹、花枝、蝦、貝、魚肉製品 |
肉類 | 豬肉、雞肉、牛肉、羊肉、鴨肉 |
蛋類 | 雞蛋、鴨蛋(不含蛋黃) |
乳製品 | 牛奶、起司、脫脂奶粉 |
黃豆製品 | 豆腐、油豆腐、冷凍豆腐、豆漿 |
五、貧血飲食指導
- 多補充含鐵質豐富的食物
- (1) 動物性來源的鐵存在於紅色肉質之牛肉、羊肉、豬肉、鮭魚、豬血、蛤貝、鰻魚等。
- (2) 植物性來源的鐵存在於豆腐、海藻、紅黑棗、綠葉蔬菜、蘋果、櫻桃、葡萄、木耳、桂圓等。
- 補充幫助鐵質吸收的營養素
建議腎友多補充含維他命C、維他命B群(牛奶、肉類)、葉酸(蔬菜)及高生理價蛋白質食物(肉類、魚類、蛋類、奶類、乳酪等),可促進鐵質合成與吸收,並可幫助體內紅血球及血紅素的生成。 - 含鐵質高的動物性食物伴隨磷高,請同時服用磷結合劑(鈣片)。
- 不吃牛肉腎友,可選擇鮭魚、豬肉、羊肉來補充鐵質。
- 吃素腎友最好選擇奶蛋素,營養狀況會比較容易提升。 小叮嚀:攝取時須注意食物的含磷及含鉀量喔!
六、低膽固醇飲食
- 含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較高之動物性食物,例如:肥肉、豬油、牛油等,應禁食。
- 含膽固醇高應減少食用,例如:內臟類(如腦、腰子、肝)、蛋黃、蟹黃、蝦黃、 魚卵、牡蠣等。
- 烹調時用植物油,例如:沙拉油、黃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欖油。
- 雞蛋可以食用,但每星期以不超過2~3個蛋黃為原則,或是將蛋黃拿掉一半,再與蛋白一起食用。
- 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取,例如:蔬菜、水果。
- 增加運動量。 小叮嚀:要注意鉀及磷離子的含量喔!
七、貼心小叮嚀
- 每個月抽血檢查日期公告於護理站看板,抽血當日請禁食6~8小時,以免影響檢驗結果。
- 與營養有關的生化數據有:白蛋白、鈉、磷、鉀、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血色素血比容、血糖等,如有異常,請詢問醫師、護理師,必要時照會營養師。
- 千萬別自己購買來路不明的補充品,以免造成更複雜的病情變化。
八、血管通路衛教
雙腔導管照護
為觀察有無滲血或管路滑脫,請洗腎時將導管出口及穿刺部位露出。
預防感染
- 保持皮膚周圍清潔乾燥與敷料完整覆蓋;洗澡時,盡量採擦澡方式。
- 處理導管傷口前、後用肥皂及清水洗淨雙手。
- 傷口若有滲血、浸濕情形則需更換敷料。
- 觀察是否有感染症狀(傷口有發紅、腫脹、發熱、疼痛、分泌物)或病人有發燒、畏寒、呼吸短促、胸痛、咳嗽的情形,請盡快就醫或打電話至本室詢問。
預防導管阻塞
- 放置鼠蹊部導管者:避免長時間九十度坐姿,應盡量維持平躺,減少走動頻率。
- 此導管除洗腎外,不可進行注射、抽血或其它治療。
- 頸部或鎖骨下插管者,不要穿著套頭衣物,以寬鬆衣物較佳;長髮者應綁髮。
預防導管滑脫
- 紗布與紙膠勿自行撕開,發現導管移位及縫線脫落時,請告知護理人員處理。
- 洗腎療程結束後,護理師會將導管使用紗布包紮並固定於皮膚上,以避免鬆脫及拉扯。
- 任何尖銳物品,不可以接近導管,例如:剪刀、安全別針。
- 勿用手拉扯導管,盡量將管路固定於前胸區或大腿前側,防止拉扯。
- 若導管不慎脫落,需立即以紗布加壓傷口止血,盡速就醫並通知洗腎室。
動靜脈瘻管照護
- 每天用手觸摸檢查瘻管是否有似電流震顫感,或以聽診器檢查瘻管是否有「咻咻」水流衝擊音,若以上現象漸漸減弱或消失時,需立即聯繫洗腎室人員協助處理。
- 瘻管手臂勿戴手錶及飾物、勿穿過緊袖子衣物、勿提重物、勿壓迫、勿碰撞、勿當枕頭、避免抽血、避免注射、避免量血壓、避免尖銳物碰撞。
- 保持瘻管手臂清潔,洗腎前可使用肥皂清水清潔肢體,若有紅、腫、熱、痛、分泌物需告知護理人員。
- 注意瘻管肢體的保暖,如:氣候轉涼時可以戴手套或毛巾包裹肢體、穿著較保暖的衣服等。
- 洗腎結束後,針孔處加壓10〜15 分鐘,加壓力道以不滲血能感覺震顫為原則( 止血力道過大會造成動靜脈瘻管血栓產生)。
- 拔針後24 小時內保持穿刺傷口紗布乾燥並包紮完整,待24 小時後取下紗布與膠帶。針孔處保持乾淨,維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預防感染。
- 洗腎當日為避免出血發生,暫停握球,待洗腎結束24小時後再施行握球運動。
- 穿刺造成的血腫脹痛,24 小時內使用冰敷,以達止血、止痛作用,24 小時後則使用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消腫作用。
握球運動
握熱敷
九、居家照護
在家血壓降低的處理
- 早上起床採漸進式:先坐起,無不適再下床。
- 行走時若感覺暈眩(血壓降低),應馬上蹲下或躺下、抬高下肢(頭低腳高)。
抽筋、頭暈、噁心嘔吐的預防及處理
- 抽筋時如血壓正常、允許病人站立,雙腳著地或家人按摩或熱敷。
- 當噁心嘔吐症狀無法緩解時,可先服用醫師開立之止吐劑或制酸劑,若仍無法緩解應就醫。
預防出血的注意事項
- 如有以下情況需告知醫護人員:最近開過刀、傷口久未癒合、嘔吐物呈咖啡色或紅磚色、解血尿、解墨綠色或柏油色大便、眼底出血、女病人月經來潮及皮膚多處瘀血... 等,此時會暫停使用抗凝劑。
- 穿刺部位止血後又出血時,應立即使用紗布加壓止血,若仍未止血,應立即就醫處理。
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發生
- 應作適當的運動、血糖控制及禁菸酒。但勿激烈運動,可從事游泳、慢跑、騎腳踏車及走路... 等運動。
~諮詢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