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盛事~ICN 26th Quadrennial Congress
五月底前往巴塞隆納,參加護理界年度盛事,第26屆國際護理會議 (ICN 26th Quadrennial Congress)。此次會議主題十分有趣,且把臨床工作聚焦於「Nurses at the Forefront Transforming Care」這一個重要的議題上。此主題討論的重點放在多樣化的社會中如何應對各式護理照護上的問題,以提升護理照護品質與健康生活。
![]() |
這場盛大的會議共聚集了八千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護理人員,每場演講的主題都富有討論性,吸引大家的興趣並熱烈討論,各國護理人員也針對主題與自身國家面臨之困境跟演講者有許多互動。藉由演講及問答過程,還有與專家面談的小型討論會,可以快速了解國際現況及不同國家所面臨的護理困境,在參與過程中發現不論國籍與文化,各國臨床護理困境情境是大同小異的,也藉此了解各國問題的解決過程。
今年會議中大量討論到health-rela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這一個WHO計劃包含了17個目標及169個指標,其中目標三為促進各年齡層族群有健康生活 (SDG 3: Ensuring healthy lives and promoting the well-being for all at all ages),更包含廣泛的指標,如(1)生殖、孕產婦、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健康、(2)傳染病( AIDS, TB, Ebola, Zika, Hepatitis et al. )、(3)非傳染性疾病 (Cardiovascular, DM, COPD, Cancer et al.)、(4)心理健康和物質濫用、(5)傷害和暴力、(6)全民健康覆蓋。此計畫不只發展於已開發國家,對於落後國家更提供有目標性計畫,以提升全球民眾健康。
對於落後國家或經濟發展不佳地區,因為醫療資源不均,很多地區也只仰賴「護理」來維持當地民眾的健康需求,所以預防醫學或健康政策的散佈,更須由政府發佈,由學會或公會釋出訊息給護理人員,再由護理人員帶入社區,避免疾病擴散。然而,即便帶入有效訊息,往往仍因為經濟限制導致部分民眾無法取得更有利的資源,「to save money or to save life」也在會議中做了部分的討論,這個簡單的問題不只發生於醫療資源貧乏地區,對於先進國家也會面臨同樣的狀況,護理人員在其中如何做取捨,也是一門學問。SDGs中也提到教育層面,如何培育在地人成為專業人員並為其提供具品質的照護是影響該地人民健康的關鍵,會中還邀請各國分享該國護理教育結構及課程,強調培育下一代並提供正確的知識及國際觀對於整體照護品質可有大幅度的提升。護理師是接觸民眾的第一線醫療專業人員,也是分布最廣泛的醫療專業人員,因此護理師的存在是民眾健康把關的第一道防線,亦發凸顯護理地位的重要性,故對於下一世代護理專業的培育更是各國的重要課題。
鑒於「護理」於健康照護過程中扮演極為關鍵角色,很多國家的健康照護系統便加入護理專業參與討論,故如何在自己國家的健康系統找到自己的地位,也成為會議討論議題之一。「If you don’t have a seat at the table, bring your own chair.」,這似乎就是貫穿整個會議最重要的一句話,會議中提到了許多關於護理人力、護理品質、護病比、護理政策,甚至護理環境等等問題,但在一個國家中,如果護理人員無法為自己發聲,對於護理發展將是一大阻礙。
![]() |
「How to use our voice? 」,許多研究或文獻都可以支持護理的重要性,但在整個健康照護系統卻是聲音最薄弱的一個族群,如何用護理的論點或者護理的觀察來改變健康照護環境,甚至整個醫療體系,也是各國要探索的議題,如何讓自己或護理對整體環境造成影響,是提升照護品質的一個重要環節,鼓勵護理人員、護理公會、護理學會應該適時為「護理」發聲。
「If you want to walk fast, walked alone; if you want to walk far, walked together.」,護理是實務上的第一線人員,每個人生命中一定接觸過護理人員,護理發展的議題越來越廣泛並深入人群,這從來就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不論是於國家或是民眾心中的位置,都需要藉由大家共同努力提升。國際會議能集合世界各地所關切的議題,可及時獲得各國家的不同文化思維的回饋,參與會議的收穫雖無法以言語完整表達,但所得資訊可與自己所關心的領域結合,發展新的觀點,一點新的想法皆可為護理帶來不同樣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