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憶冬節團圓.平安作伙來!
- By 柳營奇美 吳佳蓉│護理部 失智個管師
- 蕭素秋│護理部 部長
冬至又稱冬節,是中國傳統24節氣中第22個節氣,表示冬天的到來,民間習俗冬節吃湯圓有象徵團圓及圓滿的意思。柳營奇美醫院護理部與奇憶學堂於112年12月22日冬節當天於柳營奇美醫院大廳共同舉辦「奇憶團圓平安逗陣來」活動。
活動當天開場由失智據點-奇憶學堂柳營班長輩上台,演出唉喲唉喲~手套舞,短短一首歌四分多鐘時間,他們為了自己的成就感,把握時間反覆排練,過程中長輩們不曾喊累,在醫院人群川流大廳,他們克服心中的驚驚、不安,勇敢站出去,輕快歌曲中展現他們的活力及笑容,擺脫失智者能力都不行框架,讓大眾看到失智者無窮的可能性。一般民眾對於失智症認知不足,以為一旦診斷失智後就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了;其實,確診失智症後配合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懷舊療法、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等),日常生活中安排適切的活動,鼓勵多參與社交活動,都可以延緩失智退化的速度,讓失智者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的照顧壓力。
當天活動還邀請了中正大學盧鴻毅教授領軍的「三味曲走唱團」,演唱多首老歌,團員們熱情與民眾互動、擁抱、簡單的舞步中,讓大家僵硬的身軀,隨著歌聲擺動起來。在音韻悠揚歌曲中,不免俗的我們也精心規畫搓湯圓活動,搓湯圓不單只是享受冬至氣氛,而是利用長輩過去熟悉的事物,幫助失智長輩回想起過去的記憶,重溫兒時的歡樂時光。
搓湯圓過程中長輩熱絡討論起如何做糯米糰、搓湯圓方式,阿嬤們熟練將糯米糰分小塊,用心搓起湯圓,手心上滾來滾去讓一顆顆小糯米糰變成一顆顆湯圓,阿娥阿嬤說每一顆她都很用心搓,每一顆都變成紮實圓滾滾湯圓,她說以前小時候他們家煮湯圓會放龍眼乾,吃起來香香甜甜的,這些圓滾滾湯圓讓她找回深藏在記憶中甜蜜的回憶。一群長輩們同時搓著手中象徵團圓的湯圓,從他們熱絡得交談中、幸福滿滿眼神裡,我們知道他們找回屬於自己兒時的冬至回憶;其實,失智記憶不是都消失了,只是深藏腦裡的深處,需要「用心、耐心」引導重新找回來。
冬節這麼溫暖的節日,除了照顧奇憶學堂長輩外,護理部蕭素秋部長特別用心準備熱呼呼紅豆湯圓及象徵好彩頭的麻荖,與前來看門診的民眾一起分享,剛開始民眾不好意思拿,志工們熱情的招呼,工作人員主動將紅豆湯圓送到他們的手中,在我們盛情邀約下吃了湯圓,其中,將湯圓送給一個被阿公推著坐輪椅的阿嬤,阿嬤感動的牽起我的手,說:「恁和恁病院哪會這呢好啦!」當下幫他們夫妻拍照時,靦腆的他們還直說不好看啦,不要拍,連拍四張後他們兩個的笑容洋溢,臉自然就越來越靠近了!我想這一碗碗熱呼呼的湯圓,讓溫暖了民眾身體,也甜進了心裡,這一刻頓時覺得這一碗湯圓無形中拉近我們與民眾的距離。
這次舉辦「奇憶團圓平安逗陣來」活動意義深重,把失智長者們帶到大廳表演,除了讓大家可看見他們的能力外,活動過程最高興莫過於他們自己了,以前年輕時並沒有機會上台,現在已經70、80歲了居然可以粉墨登場,他們心中除了滿滿成就感,也讓他們樂於跟家人分享這份喜悅,這份成就感非常難得,因為,這是藥物做不到;大家坐一起搓湯圓,原本會遊走的阿嬤也可以靜靜跟大夥一起搓湯圓,因此,幫失智症長者安排適合活動很重要,除了延緩失智速度外,也可以降低相關精神症狀困擾。
一般人對醫院的刻版印象比較生硬嚴肅,醫護人員看起來很忙碌,所以,進來醫院裡面總是來去匆匆,看診、拿藥,很少有機會駐足停留片刻,這次用吃一碗紅豆湯的片刻,成功吸引民眾參與活動,在歌聲中暫時忘卻對疾病擔心,在愛的抱抱活動裡找到支撐力量,看到參與的民眾們眼神裡的笑意,我們知道這個活動已經成功將暖呼呼的關心,送到他們的心坎裡了,希望日後當他們想起柳營奇美醫院時,能想起這是一個有溫度的醫院,醫護人員超有愛,願意把自己健康託付給在地的-柳營奇美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