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台灣俚語大會串
![]() |
隨著台灣文化逐漸西化,有一些閩南俚語、諺語慢慢的也被遺忘,台灣俚語蘊含著先輩們的生活智慧亦有深遠的意涵,俚語在過去的農業社會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腳色,幽默著人際關係,緩和緊張的氣氛,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損人的話聽在耳裡變得舒服不刺耳,話語中蘊含深深的意境與提醒的意味,這真是一大學問,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台灣有趣的俚語相當多,看看你能了解多少?!
1.一分錢拍二十四個結:代表這個人很節儉是近乎吝嗇的守財奴!與一毛不拔意相近。
2.一冬換二十四個頭家:比喻無定性常常換工作,無固定的工作。
3.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褲:比喻一舉兩得,雙贏!
4.一日剃頭,三日緣投:把頭髮整理一下,整個人變清爽了,也給人家有個好印象。
5.七少年、八少年:比喻年紀輕,暗喻年輕不懂事。
6.七月半鴨仔,毋知死活:常用來警告責罵身處險境,隨時會遭遇災難的人,懵懂無知,不知死活。奉勸世人切莫「醉生夢死」。
7.牛牽到北京嘛是牛:比喻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明天性難以改變或教化。
8.人衰,種匏仔生菜瓜:比喻人逢時勢運勢低落,做甚麼事情都不順利,倒楣!
9.乞食趕廟公:比喻喧賓奪主。
10.大人爬起,囡仔佔椅:原意在說小孩子不懂禮貌,大人才剛站起來,小孩子就過去占那個椅子,意旨沒大沒小,沒規矩。
台灣俚語裡面有些非常有意思我個人也非常喜歡,「歹歹馬,也有一步踢」,比喻著有殘疾或能力不佳的人,也有可取之處,與行行出狀元相近,我很喜歡這句話,常常用他來勉勵學(弟)妹,常常發掘他人的優點、長處鼓勵發揮所長,單位氛圍才會正向;另外,「打斷手骨顛倒勇」,比喻一個人意志堅定,越挫越勇,我也愛用這比喻來鼓勵遇到困境、挫折的學(弟)妹們,要堅定自己的信念與工作熱忱,才能越挫越勇,開出屬於自己的果實;還有一句是阿公、阿嬤常常告誡我們的「少年袂曉想,吃老毋成樣」,年少時不會想自己的未來,等到年紀老大時,一事無成,窮困潦倒,才感嘆。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意境相似,短短的幾句話道盡很多有意思的意涵,耐人尋味,有機會可以一起探討有趣的台灣俚語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