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護病房的急重症病患常面臨多重器官衰竭,而這群病患合併急性腎損傷時,常因過多的體液堆積或是嚴重酸血症需行腎臟替代療法治療,在生命徵象及血行動力學不穩定的情況下,因無法使用一般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IHD),而改行24小時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ontinuous renal repl acement therapy, CRRT)治療。
因操作技術的繁瑣,需護理師1:1照護,護理人力需求相對較高,且因長時間的透析治療,過程中需抗凝劑使用來避免管路凝固及中斷治療,卻也增加出血風險。文獻中發現持續性低效率血液透析(sustained low efficiency dialysis, SLED)是一種6-8小時的慢速血液透析治療,相對於CRRT,它縮短了透析治療時間也減少抗凝劑使用,想探討是否能夠部分取代CRRT治療?
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是指腎功能短時間內急遽惡化,含氮廢物大量堆積後所引發出來的症候群。敗血症是重症病患發生急性腎損傷的主要原因,依其損傷程度恢復可能性有限(黃,2004)。
腎臟替代性治療方式有兩種:ㄧ、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IHD);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IHD)適用在病患緊急狀況下,只要插管即可行血液透析治療。腹膜透析(PD)需植入PD管路但無法立即透析治療。目前在加護病房常用血液透析治療方式,有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IHD)及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謝、林,2008),但生命徵象及血行動力學不穩定時,無法執行一般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IHD),需行24小時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
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IHD)的治療時間通常為4小時,效率雖然高但容易併發低血壓,被迫中斷透析,造成體液移除不足或溶質清除率不夠(張、方,2015)。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最常被選擇用於血液動力學不穩定(Lin, Chen, Fang,and Yang,2013),因血液及透析液流速緩慢,因此能提供血行動力學上的穩定,在病人血壓不穩時仍可施行並且能足夠移除水分跟毒素。然而卻也面臨一些缺點:1.施行上的複雜度導致醫護人員工作量增加。2.為防止連續性血液透析治療及流速緩慢易引起凝血,需使用抗凝劑,相對增加出血風險。3.連續性治療不具彈性空間致使病患無法接受其他治療(謝、林,2008)。
何謂持續性低效率每日血液透析術(SLED)?它結合了CRRT血液動力學方面的優點,同時也具備了IHD的好處(花費較少及節省人力)。透析時間約6~8小時,頻率為每周4~7次,透析液的流速為200~300ml/min,可依重症患者狀況調整(謝、林,2008)。病患治療時間變得有彈性及抗凝劑使用也減少,相對上可增加病患活動度,及治療空間也減低出血的風險,並降低護理人力負荷。
尚未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持續性低效率每日血液透析術(SLED),優於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IHD)及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但國外已逐漸普及。中國醫藥大學使用緩慢低效率每日血液透析過濾術(Sustained low-efficiency daily diafiltration,SLED-f) 於兒童加護病房中14名病患的研究報告,顯示病患有良好的血流動力學穩定性,低血壓僅有5.0%,28天的存活率達71.4%,76.6% 使用肝素,無任何出血併發症,管路凝血只有1.7%,血清中發炎細胞激素濃度也明顯降低。
台大醫院研究則發現,對於外科手術後的急性腎衰竭患者,發生中度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或液體超負荷的狀況持續性低效率血液透析(SLED)治療的患者,比起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治療有顯著較高的透析後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張、方,2015)。
雖病人數偏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文獻可以提供臨床醫師參考,也能夠給病人多一個治療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