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哀傷、撫慰心靈

奇恩病房 謝淑娟護理師

最健康的哀傷就是完整的經歷哀傷,雖然在之前我知道當身邊的人出現哀傷的情緒時,不可以阻斷他哀傷的情緒及表現,但是除了這樣,我還能說什麼?或做些什麼?
  參加「走過哀傷、撫慰心靈」研習會後的某一天,一位阿嬤已經出現臨終徵象了,因為阿嬤均由看護照顧,團隊人員不知阿嬤的後事準備狀況及臨終地點,阿嬤的二兒子表示:「要問哥哥喔!我無法全權做主!」,所以交班請我繼續追蹤下去。在我的班內我一直觀察他的二兒子,他始終坐在門口的椅子上,當我進去看病人或是做護理時他會跟著我進去,但是當我要為病人做一些侵入性治療,如:換藥、NG care時,他又走出來了。
  我就這樣觀察了半天,在下午的時候,我走到他旁邊,對他說:「你現在很害怕!很無助對不對!我想你應該有很多問題要問我吧!可是你不知道要怎麼問!」,他看了我:「你怎麼知道!」於是他眼淚就流下來了!
  我跟他說:「因為你每天都來陪著媽媽阿!但是你卻看著他越來越不好,似乎就要離開你了,所以你一定很害怕!很無助!因為你希望還能為他做什麼?」。
  於是引導他:「你和媽媽的感情一定很好,要不要說說你和媽媽相處的情形,她讓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他就開始說著媽媽以前如何的撫養他們兄弟、為家庭的付出、帶著另外一位姪子由大陸逃到台灣的經歷、還有母親身體遭病痛折磨的痛苦。
  他還說:「母親曾經告訴過我,如果有一天她病倒了,絕對不要在她身上插上管子,就讓她順其自然有尊嚴的離開。」,眼見她現在插上鼻胃管,生活完全仰賴別人的協助,覺得對母親有一份的愧疚。
  他繼續說著:「我和哥哥都會偷偷的躲在母親看不到的地方哭,但是我告訴我們,不可以哭,男生怎麼可以哭?要勇敢、要堅強,還有很多事等著我們去處理!後來哥哥即使很想哭,我都會向他做個暗示,叫他不可以哭!哥哥就忍住了,至少我覺得在母親面前不可以哭!」。
  我鼓起勇氣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很遺憾媽媽的身體一直在走下坡,甚至可能將失去生命,我想這樣的結果失去的不止是一個生命,還包括一份關係、一個夢想、一種安定感、一種習慣,所以你的悲傷是必然的!雖然媽媽的生命可能將停止,但他留給你們的記憶中是不會終止的!而且是那麼有意義。其實哭泣是一種很正常的哀傷反應,你可以試著接受自己及哥哥表現出來的哀傷反應,這段哀傷時期也許會很久,它是需要時間的!」。
  他看了我一眼,繼續問:「真的嗎!我們這樣哭不會很蠢嗎?」。
我回答:「不會,你可以哀傷,可以哭泣,但是不可以心碎喔!就是不可以做傷害自己的事。」,於是他笑了。後來我們倆個繼續聊著後事處理的部份,並且也談出一個結果來了,當天晚上奶奶就往生了。
  這次經驗是我從事護理以來,第一次和家屬談論哀傷。那天晚上我下班後,腦中還是不斷的浮現我們談話的內容,因為我好有成就感喔!不但幫他,也幫我自己,我測驗了上課後的收穫、讓自己知道如何開始和家屬談論哀傷、讓自己運用了一些觀察及同理心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發現自己可以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