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院的成長與蛻變
改變是必然的
香港蘋果日報、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先生曾說過:「昨日的成功,今日的危機,明日的失敗。」一個企業如果緬懷在過去成功的陶醉中,不求改變與進步,可能在未來就很快面臨滅亡的命運。很多公司喜歡招募有經驗的主管,甚至期待他們能夠開創下一波的成功發展。卻忽略了許多條件已經改變的事實,過去能夠成功的環境已經不存在,促成企業發展的契機已過去,要複製下一個成功的例子早已不可能。如果不能敏銳的看出這些人、事、地的改變,我們很可能一步一步、在不知不覺中把團隊帶入衰敗的困境中。
醫院面臨的挑戰
這些年來,醫療體系也是千變萬化。在保險的制度方面,台灣從公勞保時代,進入到健保世代;從論量給付,走向論質計酬;從無上限的申報,轉變成總額斷頭制;給付的費用也從一點一塊到浮動點值。在醫療的體制上,也從過去的開業賺大錢到大者恆大的醫學中心林立;在從病人集中大醫院,走向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資源分配。在專業人力制度上,一直在面臨護理人力短缺、五大科別皆空的窘境;醫學生選科的準則,從過去重視醫療成就感的內外科系,轉向獨立控制時間、不需收治住院病人的科別。醫療的設備,也從傳統的大型治療空間、精良手術器械、多項檢驗檢查,開始進入虛擬視訊、微創達文西手術、智慧醫療、資訊拋轉與人工智慧時代。醫院經營者若不能及早看出這個轉變,做好超前部署的準備與改變,是很難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醫療產業生存。
醫院的改變
佳里奇美醫院在民國100年9月由奇美醫療體系接辦之後,醫療業務蒸蒸日上,立刻面臨空間不足、設備需要升級、醫療專業人力短缺的困境。為了解決空間不足,從105年開始增建新醫療大樓,期間為了提升手術室的等級、克服新舊消防法規衝擊、改善水電系統的穩定供應,直到108年9月方才正式啟用。新增了7樓病房、擴充了62床一般病房、擴大了血液透析室的床數至42床、增加了5樓復健中心與牙科的治療空間、加設三樓門診區來疏散擁擠的就診空間,在地下1樓已經完成了病理檢驗部門整修、員工與民眾的用餐餐廳開始使用。最重要的是在2樓改建了醫學中心等級的8 間手術室與21床設備先進的加護病房。目前也在整修各樓層舊病房、1樓急診空間與動線、1樓藥局與掛號批價大廳。最後在戶外景觀工程的完成之後,佳里奇美醫院一定能夠提供一個國際級、博物館外型的地區醫院,讓台南溪北臨海區的民眾,能夠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在招募留任專業人力方面,在總院與柳營院區的支持之下,護理人力是我們的強項,由於幸福企業的形象,許多護理專業同仁向心力高、離職率低;院際之間醫療技術高明、品格良好的醫師積極支援之外,我們也延攬當地的年輕醫師返鄉服務,共同來照顧大佳里地區的民眾健康。
改變後的展望
許多了解佳里奇美醫院的醫療同業常常問我們,什麼時候佳里奇美醫院要提升為區域醫院?我總是笑著跟他們回答,我們要用區域醫院、甚至醫學中心等級的設備、人力、流程來服務我們的民眾,讓民眾來感受我們是最值得信賴的地區醫院。我們過去因著民眾的信賴,院區間的互助合作、董事會的支持,得以逐漸茁壯。記得聖經上保羅曾經說過:「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取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竭力追求,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召我向上去得的獎賞。」我們醫院會放下昨日的種種榮耀成就,努力踏實的掌握每一天,讓上帝來保守我們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