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和醫學中心
衛教單張編號:A9310014 | |
末期病人家屬的心理支持
By 8C病房 | May, 2024
家屬以照顧病人為重,常常忽略自己的需要。如:心情難過不能在病人面前哭泣;偶而有快樂、輕鬆心情,也不能表現深怕病人誤會;眼見病人受病痛折磨得很痛苦時,希望他不要再受罪趕快解脫,內心又有罪惡感;身體已經很疲累了,還告訴自己不能休息...家屬所扮演的角色有時身兼數職,如:照顧者、經濟提供者、醫療決策者或父代母職(母代父職)等多重角色,其身心壓力非常大。
照顧者的需求
照顧者在面臨自己的親人即將過世,除了哀傷失落的情緒之外,還得面對病人越來
越大的照顧需求,使自己的身心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家屬需要:
- 有一小段時間能喘口氣,例如:日間照顧、喘息服務或安寧志工的協助。
- 有充足的時間休息與適量的睡眠:如果家屬有多人照顧,最好能輪班。
- 學習照顧病人及維持其部份獨立性的方法: 家屬常要學習如何給藥、翻身、換藥等等,常會擔心自己能力不足,所以需要醫護人員的指導與鼓勵。
- 需要有人能夠去和他討論心中的擔憂:可以減輕他們身體、情緒以及經濟的多重煎熬。
家屬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
- 失落與哀傷:協助者要在過程中善盡陪伴與支持的角色。
- 焦慮和害怕:對於未來不確定的狀況。
- 孤獨和隔離:常常必須犧牲自己上班之餘原有的自由時間來照顧病人,以及不知如何著手協助病人時。
- 無用和無助感。
- 疲倦感:包括身體與精神上的雙重壓力。
- 憤怒:有時候哀傷、焦慮、疲倦感或是更大的壓力來時,家屬會用憤怒來表達他的情緒-這是正常的。
癌症的死亡是一種慢性的死亡過程,是有預警的死亡。家屬較有時間適應分離的事實,與病人的溝通要把握病人還有體力以及意識尚清之時。(也適用於我們自己醫護人員)
大部份的癌末病人在病情變化時會發展出死亡的自我覺知,會很清楚的作出交代或表白。家屬不必急於封住病人的口;不要急於轉移話題;或過早的安慰;或給予不切實際的希望。其實,只要病人想說,宜傾聽病人的想法和擔心。不要擔心病人交代後會失去求生意志,讓他說出交代後,病人反而可以迎向後續的治療,畢竟,人對死亡的接納以及對命運的討價還價不斷抗爭的心態經常是同時並存的。
喪親之後哀傷反應
- 接受自己的情緒:面對這樣的失落,多數人都會有哀傷、焦慮、憤怒等情緒,甚至感到孤獨、無力、被監視的感覺,這都是正常的反應。
- 讓心情有個出口:讓自己在一個安全,不受打擾的環境中,自在的哭一哭。
- 找個傾訴的對象:摯愛離去後,心中可能有很多話沒機會跟對方訴說,也可能有很多的心情,找個願意聽你訴說的對象,好好將心中的話說出來。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不妨寫在紙上,若想寄給摯愛,也可以在完成後寄(燒)出去。不要讓想說的話沒有地方去。
- 關注正向的自己:當心情比較平緩時,不妨轉移焦點留意自己是如何自我照顧?不管是進食、睡眠、工作,或散步、閱讀、聽音樂、運動等等,只要能有好過一點的感覺,都是我們自己的內在力量,好好運用這股力量,繼續維持或逐漸擴大自我調適的正向經驗。
- 信仰的支持力量:信仰讓一個人的心得以信靠,是一劑很好的陪伴良藥,更是一股很重要的支持力量泉源。
- 重建生活重心與關係:讓自己的作息正常,有營養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專心的工作,合宜的休閒,回復原本的人際交流,更不要忽略其他我們在意、關心的人。
可能反覆出現與過世者有關的想法、想像可能有不同的結局‥懷疑自己的信仰、罪
惡感、注意力難以專心、有痲痺、退縮、斷線的感覺、害怕、緊張、暫時失去參與感與
愉悅感、憂鬱、憤怒、煩悶、哭泣、亂發脾氣、極度不安、對未來感到空虛、無望、睡
眠困難、逃避某些活動與地方、孤立自己、過度保護自己與他人。面對哀傷時,可以有
下列調適方法:
即使運用了上述方法,悲傷心情仍可能反覆出現,甚至有人會持續一、二年時間,這是正常的。不過,如果哀慟的情緒超過六個月以上,或自己、他人覺得有需要協助,不要延遲,證據顯示,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自助團體,均能降低因失落而產生的身心症狀。
~諮詢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