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部
衛教單張編號:A7100201 | |
便秘之中醫照護
By 中醫部 | September, 2019
現今社會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忙碌緊張,飲食不規則,心理壓力大,以致腸胃機能障礙者日增,而便秘是臨床上腸胃機能障礙中最常見的抱怨之一,約佔所有人口的5%左右。
慢性便秘在成人的定義為:一星期內排便次數少於3次且便硬或排便困難而持續6週以上者。
便秘的治療雖以通下為原則,但決非單純用瀉下藥。而應依據其不同的成因,而給予相應的處置。
造成便秘的原因
- 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
- 有火氣之人,或熱病之後津液消耗太多。
- 情志失調,抑鬱易怒,憂愁思慮。
- 久坐久臥,活動不足。
- 勞倦過度,年高津衰,或病後、產後及失血過多、消化功能退化、體質衰弱。
生活飲食宜忌
- 飲食上避免過度煎炒、酒類、辛辣,避免過食寒涼生冷,宜多食粗糧蔬菜,多飲水,少吃精製食品。
- 生活起居避免久坐久臥,宜多活動以疏通氣血,增加腸道蠕動;保持定時上廁所的習慣。
- 避免過度情緒刺激,保持精神舒暢,適度放鬆。
- 便秘不可濫用湯藥,自行灌腸,若使用不當,反使便秘加重。
自我保養須知
- 熱病之後,由於進食少而不大便,不必急予通便,只需扶養胃氣,維持充足水分供給,等到飲食漸增,大便自能正常。
- 身體極度虛弱或年老體弱者,宜先調養身體,補養氣血,以強化腸蠕動力,可指導做腹部順時針按摩。
- 適時就醫,尋求專業醫師診療。
穴位按摩
- 使用指紋部、大拇指或指關節,以90度的角度垂直壓迫穴位,持續壓迫每一穴位1或2分鐘。
- 按壓力道以病人自覺局部酸、脹為宜。
- 穴位介紹:
- 中脘穴:於肚臍上4吋,即劍突下至肚臍中間。
- 天樞穴:於肚臍左右側旁開2吋。
- 氣海穴:於肚臍下1.5吋。
- 合谷穴:於拇、食二指張開,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
- 足三里:於外膝眼直下3 寸,距離脛骨約一橫指處。
~諮詢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