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專欄
2009. October
醫師與病人的關係往往建立在一個〝信賴〞上,如果病人不能信賴醫師,那他怎有可能將他的生命交在醫師的手上?我們醫院有很多良醫,很得病人的信賴,但其中有位值得大家效法的是長年的幕後英雄-加護醫學部的蔡季倫醫師。由於他默默地耕耘,我們醫院器官捐贈的人數在全國始終名列前茅。去年全國器捐的人數是130多位,本院即佔了10位,今年1至9月本院甚至已有12位器官捐贈者。有如此的成績,除了器官勸募小組的努力之外,蔡醫師對器捐者的照顧,得到家屬的信賴,而願意捐贈器官應是居功厥偉。這也使得本院很多病人因器官移植手術而獲得新生。
以前在醫學院,老師時常教導我們要立志成為良醫,而不要成為名醫,個人也常在思索何為良醫。我想WHO對良醫的定義應是很貼切的。即一、具有優良的醫學專門知識技能以服務病患及大眾。二、良好的溝通者。三、終身學習者。四、為學生典範的良師。五、社會之領導者。良醫除了要有良好的醫術、善於溝通、終身學習之外,還要為學生典範的良師。個人在習醫過程中很仰慕的mentors之一即當年在台大當住院醫師時之外科部主任洪啟仁教授(現為新光醫院院長),我在心臟外科實習時,有次晚上在準備隔天morning meeting報告的病例, 不會看心導管檢查,幸得林芳郁醫師(現為北榮院長)指導,隔天的presentation很perfect,洪教授當下即稱讚說〝你是cardiologist〞,對小intern 是莫大的鼓勵。住院醫師值班很累,有時三更半夜還在上刀,隔天報病例時不知病人情況,只好說半夜下刀太晚,洪教授會笑笑地說〝早上五點到七點半morning meeting 之前不是還有二個多小時嗎?〞讓我們學到外科醫師該完成的事就是要完成,累或是沒時間都不是藉口,當醫師就是要有accountability。
1991年我在美國UCLA當神經外科Fellow時,看到Johns Hopkins小兒神經外科主任Dr. Benjamin Carson的傳記,得到相當大的鼓勵。Carson醫師在Johns Hopkins神經外科住院醫師訓練完後,沒直接留下來當staff而是到澳洲一家醫院當fellow,那年他開了很多刀,學習如何當一位獨當一面的醫師,結果他說那年是他最辛苦但也奠定日後回Johns Hopkins當小兒神經外科主任的基礎。回想我在台大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因成大醫院開幕而南下,才第一年主治醫師的資歷就在成大孤軍奮戰,常常三更半夜要開急診刀,足足兩年成大神經外科就只有我一位〝校長兼撞鐘〞。但在辛苦的過程中,也養成我如何面對種種困難的手術,如何扮演負責任的醫師以及好好教導學生的責任。Dr. Carson常說他成功的秘訣就是“Think Big”,他取其字頭來詮釋他的哲理即T=Talent(天賦);H=Honesty(誠實);I=Insight(洞察力);N=Nice(和善);K=Knowledge(知識);B=Books(多讀書);I=In-depth Learning(深度學習);G=God(上帝,信仰)。很值得大家參考。
有一個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對老夫婦走進一間旅館要住宿一晚,但不幸地,飯店已無空房,服務生說〝十分抱歉,今天的房間已經客滿了,若在平時,我會幫二位找有空房的旅館,可是外面風雨交加,你們何不待在我的房間呢?它雖不豪華但也滿乾淨的,因為我值班會待在辦公室〞。這對老夫婦接受了服務生的建議,隔天雨過天晴,老先生要前去結帳,櫃檯仍是昨晚的服務生,這位服務生親切地表示〝昨天你住的房間並不是飯店的客房,所以不用錢〞。老先生點頭稱讚〝你是每個旅館老闆夢寐以求的員工,或許改天我可以幫你蓋棟旅館〞。幾年之後,這位老先生(William Waldorf Astor)真的蓋了一棟旅館即紐約聞名的華爾道夫飯店,1931年開幕,即邀請當年的服務生George Boldt當總經理,奠定了華爾道夫飯店的世紀地位。我們要對人好,並不是因他穿華麗的衣服,或是有高的社會地位,如果我們nice to others,別人也會 nice to us,有時候在無形之中就接待了天使。
根據調查,病人心目中好醫師的條件第一是要親切,第二是能夠好好地解釋病情。醫院整建後,我們增設了很多會議室,開刀房也增加了一間病情解說室,病患或家屬不論是接受手術或治療,總是希望醫師能即時好好地告知病情,將心比心,親切的態度和詳細地解釋病情,應是成為病人信賴醫師的基本條件。希望大家皆能努力成為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