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部(科)
衛教單張編號:A5100214 | |
全髖關節置換後物理治療
By 復健部 | January, 2024
全髖關節置換後復健運動的目的
- 促進循環、減輕或預防水腫。
- 減輕疼痛。
- 維持關節活動度。
- 維持肌力與耐力。
- 促進骨頭的早日癒合。
- 使個案能儘快恢復日常生活功能。
原則
- 在疼痛可忍受的情況下儘早執行。
- 每項運動口數1下、2下、3下、4下、5下、放鬆,為一個循環。每次重複10~25次/回,住院期間清醒時每小時做一回合,出院後每天做3回合。可依個人情況漸漸增加運動次數。
- 手術後幾天內傷口往往會疼痛、腫脹,可使用5~20分鐘的冰敷緩解不適。
床上運動
-腳踝運動:
腳踝及腳趾同時用力往上翹2秒後放鬆,再下壓2秒後放鬆。
-直膝運動:
-下肢彎曲/伸直:
平躺姿勢下,病人將下肢沿著床面彎曲及伸直。
-大腿外展/內收:
仰臥或側躺的姿勢下,將腳外展及內收,初期需要協助。可手叉腰,避免腰部用力。
-拱橋運動:
仰臥的姿勢下兩腳彎曲45度,將臀抬高離開床面。
站立運動 (請依照醫生指示開始站立/行走訓練)
-站立重心轉移: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將臀部緩慢的左右移動。
-踏步:
手扶著床邊扶手,個案作出往前/往後踏步的動作。
-站立抬腿運動:
手扶在門邊或床邊,用健肢站立,患肢由身體的一側向外/後伸展,直到保持姿態平穩為止。(進階:可在腳上綁上彈性帶,增加阻力)
-單腳站:
個案手扶著床邊扶手,用患側單腳站立。
助行器的使用
助行器高度為手肘屈曲三十度的高度。 使用順序:助行器→患肢→健肢。
手術後須在助行器或雙邊拐杖協助下才可行走,術後一個半月才可換成單邊拐杖,3個月後才可不用輔助器行走。
術後三個月內注意事項
避免人工關節鬆脫,手術後三個月內髖關節前屈不得大於90度,且不宜做內收(如夾腿的動作)及內旋(如腳尖朝內)的動作。
-正確姿勢
-錯誤姿勢
有任何運動訓練的疑問請詢問您的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護理師以提供進一步的資訊。
出院後,若有活動困難、不舒服或任何疑問,可掛復健部門診
~諮詢電話~ |